“泰兴号”登陆魔都,沉船“四大疑团”被破解!
在“泰兴”号沉没200年之际,8月24日,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德化陶瓷博物馆、泮庐集团举办“远帆归航:‘泰兴’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”,展出400余件出水文物,将持续至2022年1月3日。
“泰兴”号
被称为东方的“泰坦尼克”号
1822年1月
“泰兴”号从厦门港出发
后不幸在印尼触礁沉没
1999年5月被打捞出水
出水瓷器超过35万件
是目前海洋考古中发现
最大的中国木帆船
也是打捞完整文物最多的沉船
博物馆中央大厅,“远帆归航:‘泰兴’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”巨幅海报带着观众瞬间穿越,“潜入”深蓝。一张张如海浪般翻涌的青花瓷盘,仿佛诉说着它们伴随“泰兴”号沉浮200年的故事。
你或许不知道
“泰兴”号沉没海底近200年
因一本古老而罕见的书得以重见天日
《通往东印度群岛的航海指南》
(来源:中国航海博物馆)
《通往东印度群岛的航海指南》的作者詹姆斯·霍斯伯格,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官方水道测量员。该书有关于“泰兴”号含糊不清的记载,包括它的名字以及船长之名,它从哪里来、又开往哪里、何时失事等。1822年12月3日,《伦敦纪事晨报》对东南亚报纸《The Calculla Gazelle》的转载,上面有关于“泰兴”号失事的报道。
作为国内首次“泰兴”号沉船主题大型展览,展览展出的400余件瓷器涵盖青花、白釉、五彩、青褐釉等多个门类,囊括碗、盘、碟、杯、钵、瓶、盒、雕塑等10余种器型,完整呈现“泰兴”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的整体面貌。此外还展出了宋、元、明、清乃至当代德化窑精品100余件,再现德化窑这一著名外销窑口的千年发展史。
德化窑青花灵芝纹碗
在 “茫茫探海舶”展区,“启航·触礁”“探险·打捞”“拍卖·回购”“研究·复原”带领参观者读懂“泰兴”号的前世今生。
展区中模拟的“泰兴”号水密隔舱中,陈列了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海上丝绸之路中常见的中国货品。工作人员介绍,“水密隔舱”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,如果航行途中有个别船舱受损,海水不会涌进其他船舱。这是中国人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,令参观者赞叹不已。
模拟水密隔舱中
陈列了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货品
这里还展示了
丰富的“泰兴”号沉船史料图版
为参观者揭开了4个悬念
“泰兴”号沿着海岸线一直向南行进,在到达马来西亚东部的刁曼岛后,推测是为了躲避海盗,船长游涛科做了一个决定:不再遵循几个世纪摸索出来的邦加海峡传统航线,而是改变航向,前往勿里洞岛和邦加岛东侧之间的加斯帕海峡。
针路簿
沉船探险家迈克·哈彻认为,“泰兴”号可能是从北面撞击了暗礁,最终沉睡在礁石南面的深水中。
路过的“印第安娜”号船长看到无数的人在水中挣扎,下令营救,最终获救人数仅为190人。
沉船探险家迈克·哈彻通过“印第安娜”号的货轮资料和航海日志,确定了“泰兴”号沉船的大致沉没位置;1999年4月,“泰兴”号搜寻工作开始。
“泰兴”号沉船出水器物丰富多彩,其中绝大多数为陶瓷器,达35万件以上,瓷器中绝大部分为青花瓷,还有一部分白釉、酱釉、青黄釉瓷器以及宜兴紫砂等。
盘、碗、杯、碟、盒、勺……步入第二大展区,观众们就被各式各样的瓷器环绕。400余件“泰兴”号出水瓷器、极具艺术风范的展厅布局,随手一拍,即是大片。
观众在观看青花瓷器
青花瓷的每一款纹饰
有着不一样的寓意
灵芝纹是以“仙草”为主题,象征长寿;山石花卉纹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花篮纹则寓意吉祥、庆贺;团菊纹饰代表着高洁的品格。
除大量德化窑青花瓷外
“泰兴”号出水瓷器中
还有被誉为“中国白”的
德化窑白釉器
以黄、绿、铁红彩料绘制的五彩瓷器
以及青褐釉瓷
金海岸工作室
作 者 | 杨玉红
图 片 | 周 馨
编 辑 | 梁 群